眼下,特色招聘、专场招聘、双选会、就业帮扶……这样的新闻不绝于耳。为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、就业困难群体找到工作,或者是为高学历者匹配合适岗位,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抓得十分紧的一项工作。
就业,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生计冷暖,一头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大局,堪称民生保障的“压舱石”、社会稳定的“稳定器”。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与社会环境下,夯实就业基础,不仅关乎个人价值的实现,关乎众多家庭的安稳,也关乎国家长远发展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就业是民生头等大事,是最基本的民生。对普通劳动者而言,一份稳定的工作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来源,是维持生活、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。无论是供养子女教育,还是保障老人医疗,就业都是最坚实的依靠。一旦就业不稳,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便会下降,甚至可能陷入困境。同时,就业也是个人融入社会、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。当人们在工作中施展才华、创造价值,获得成就感与认同感时,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也会不断增强。
就业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。劳动者通过就业创造社会财富,推动产业发展。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又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,形成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容的良性循环。反之,若就业形势糟糕,消费市场会因居民收入减少而萎缩,企业生产也会因需求不足而受限,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。只有稳住就业基本盘,才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才能真正落地。
然而,当前就业领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,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。从总量看,就业人口数量庞大。今年国务院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的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,是1200万人以上。而据测算,2025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就达到1222万人,还有农民工、退役军人等等,就业人数持续保持在高位。如此大的规模,给完善就业保障、提升就业质量带来不小的难度。从经济结构看,新技术革命带来产业结构深度调整,传统岗位减少的同时,新兴职业对劳动者技能要求不断提高,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,“有活没人干”与“有人没活干”并存,个别行业出现百万个以上的人才缺口。还要看到,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,也给部分行业和企业带来经营压力,影响就业岗位供给。
夯实就业“压舱石”需多方协同发力。政府部门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,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扶持政策,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,以产业升级带动就业扩容提质。同时,加强职业技能培训,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培训体系,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。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,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,稳定岗位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。劳动者个人则需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,主动适应市场变化,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。
就业稳,则民心安;民心安,则社会稳。唯有各方凝聚共识、形成合力,持续夯实就业这块 “压舱石”,才能为民生幸福筑牢根基,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(阮启祥)
可靠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