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4.1 精神、魂魄、心意,志是思虑,智慧
《灵枢.本神》
故生之来谓之精;两精相搏谓之神;随神往来者谓之魂;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;所以任物者谓之心;心有所忆谓之意;意之所存谓之志;因志而存变谓之思;因思而远慕谓之虑;因虑而处物谓之智。
这段文字在《中医神志病学》上讲的很清晰(引自《中医神志病学》第六章脑病治疗
6.2.4 认知与意志
中医讲的神,“两精相搏谓之神”,这个肯定不是识神,两精相搏,精卵相受,还没有
形成中枢神经系统,仅仅是受精卵,没有触觉、嗅觉、味觉,不会有后天的识神。但是,却就
有神了(没神怎么精子与卵子就会去精准结合呢?所以这个神是本能之神),这个神就指的是元神,神非识神、非后天之神,精卵结合受元意识神的支配,是天生的本能之神,为元神。
“随神往来者谓之魂: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”,这句话把魂和魄相区别了,就有了三魂七魄的说法,有了三魂七魄,然后才能产生了后天的识神,说明了识神是建立在三魂七魄基础之上。(发挥:随元神而来的是魂,魂跟随神后而来,人不能“神魂颠倒”。神不守舍,是神魂分离,魂游神外,讲胡话,魂附体,土话“悟反上来”,魂是一种元意识、潜意识、本能、本身固有的。灵魂:灵为阳,魂为阴,专指本能的元神,如“灵魂出窍”、人死“送魂”于十字路口,魂才能转世)(精与魄相并而出,有精必有魄,“魄力”是一种力量,能力,势力,肌肉的弹性,所以精所注处,魄也至。一个人能干事,为有魄力。精疲力竭,即精气耗损影响到了魄,如“魂飞魄散”指元意识与力量的消失)。
“所以任物者谓之心:心有所忆谓之意;意之所存谓之志”,任物就是接受,承受(如心里承受能力强,为心能任物。心是指心里,即头脑、精神世界、意识态势的代称;忆是回忆、回想是动词,是形为,所以回想是主动的行为,所以叫回忆;忆是一个取的过程,把暂时记忆取出来,再转化为长久记忆的一个方法;有了忆才能有意,因为意是一个名词,意指忆这个行为,意忆并存。回想回忆是一个取的过程,经过了这么一个过程的回想、也就是意,回忆才能进一步的写入、存储到大脑中。所以受到不同的刺激后,有意识的闭眼回想一下,在大脑中放一遍电影,进行排列、组合与加工,才能记住所接收过的东西或内容,这是转化、消化与吸收,成为是由意到志的过程(志也是一个名词),没有意就形不成志,志相当于笔记,如“墓誌”就是为了记住,形成的笔记。意(忆)是形为,是提取,志是结果,是收入、录入的结果,这就是意之所存谓之志,肾主髓,也主志,意在心为脑,志在肾为髓)。意和志是存和取的关系,把接受的外部刺激存起来做“意”,得到记住的结果叫志,取出来叫做“意”。
“因志而存变谓之思”,把所存储在大脑中的大量的志,形成一个新的连接,组合,叫存变,然后产生出新的结论,这又是一个思考的过程,是一个主动的意识形态,这叫做思,思比意(忆)深了一个层次。
“因思而远慕谓之虑”,远慕指的是对远大的目标、对未来的考虑、思考,形成了一个新的想法,叫做虑,思之后才有虑。虑的是未来,是新的、还没有发生的,只是在大脑中形成的一个意识形态的东西。如“夜有所思、日有所虑 ”所思是用已有的知识作为了工具或参照物,虑是对未来还未发生的事物有所考量与打算、推演。
"因虑而处物谓之智”,因为有了“虑”,所以採取行动,能够实现目标,这叫智。智为智慧,如“智取危虎山”。经过知识的储备,有头脑、有想法、才能有成就,这叫有智慧的人。
精神 魂魄 心意 志思 虑智
精, 两精相搏、精卵相受
神,注进去的就是神,元神,在体内化生出魂与魄 。
魂,跟随元神往来的,分出三部分:爽灵、幽精、胎光 。
魄,并精面出入的,分出七部分:尸狗、伏矢、雀阴、吞贼、非毒、除秽、臭肺。
心,任物者谓之心,任是接受 。
意,看到的形成感觉,感觉形成知觉,知觉形成意识,意识有记忆志,意识存的东
西
思,调出来,进行连接、思考
虑,因思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虑
智,有所考虑,有所行动。
1) 精,就是两精相搏、精卵相授;
2) 神,两精相搏的时候,精子能注进卵子里去进行溶合,就是因为有神,是元神;元神在体内的存在,才不断地化生,受精卵分裂,形成五脏,才驻着了魂与魄:
3) 魂,跟随元神往来的,又分出了三部分[爽灵(阳神)、幽精(阴神)、胎光(灵魂)],谓之三魂;
4) 魄,并精而出入的,又分出了七部分(尸狗、伏矢、雀阴、吞贼、非毒、除秽、臭肺;
另一个是天冲、灵慧、三气、四力、中枢、六精、七英;还有个则是喜、怒、哀、惧、爱、
恶、欲),谓之七魄,在身上表现为心、意、志、思、虑、智: (七魄指代多层意思)
5) 心,任物者为之心,任是接受:
6) 意,五官看到的东西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感觉(直接刺激),感觉综合形成知觉(感知为一级存储),知觉综合形成意识(二级存储),意识有记忆(誌或志):
7) 志,意识储存的东西(深层记忆):
8) 思,调出来,进行连接、再思考,加工:,为升华、存变。
9) 虑,考虑到将来,因思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虑与谋略:
10)智,因有所考虑,就有所行动。为智慧。
.故智者之养生也,必顺四时而适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处,节阴阳而调刚柔。如是则僻邪不至,长生久视。
·是故怵惕思虑者,则伤神,神伤则恐惧,流淫而不止。因哀悲动中者,竭绝而失生。喜乐者,神惮散而不藏。愁忧者,气闭塞而不行。盛怒者,迷惑而不治。恐惧者,神荡而不收。心怵惕思虑则伤神,神伤则恐惧自失。破胭脱肉,毛悴色夭死于冬。
34.2 五形脏与五神脏
心怵惕思虑则伤神,神伤则恐惧自失。破胭脱肉,毛悴色天死于冬。·脾忧愁而不
解则伤意,意伤则俛乱,四肢不举,毛悴色天死于春。
肝悲哀动中则伤魂,魂伤则狂忘不精,不精则不正当人,阴缩而挛筋,两胁骨不举,
毛悴色天死于秋。
肺喜乐无极则伤魄,魄伤则狂,狂者意不存人,皮革焦,毛悴色天死于夏。
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,志伤则喜忘其前言,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,毛悴色夭死于季
夏。
五形脏 五神脏
肝 血 魂
心 脉 舍神
脾 藏营 意
肺 气 魄
肾 精 志
讲五神藏
1) 心脏伤神;脾脏伤意;肝脏伤魂;肺脏伤魄;肾脏伤志。
是故用针者,察观病人之态,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,得失之意,五者以伤,针不可以
治之也。
肝藏血,血舍魂,肝气虚则恐,实则怒。
脾藏营,营舍意,脾气虚则四肢不用,五脏不安,实则腹胀,经溲不利。
心藏脉,脉舍神,心气虚则悲,实则笑不休。
肺藏气,气舍魄,肺气虚则鼻塞不利,少气,实则喘咳,胸盈,仰息。
肾藏精,精舍志,肾气虚则厥,实则胀。
必审五脏之病形,以知其气之虚实,谨而调之也 。
是故用针者,察观病人之态,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,得失之意,五者以伤,针不可以治之也。
2) 肝藏血,血舍魂:脾藏营,营舍意:心藏脉,脉舍神:肺藏气,气舍魄:肾藏精,精舍志。
五脏有五形脏、五神脏。
1) 五形脏: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; 五神脏:魂、神、魄、意、志。
2) 五神脏对应着五形脏:肝对应魂,心对应神,脾对应意,肺对应魄;肾对应志。
34.3 对应机理
五 脏
五形脏
五神脏:相同体节,相同神经支配。针刺五神脏,神经冲动支配五形脏。机理是,俞穴
在背部的太阳膀胱经,五神脏的穴位和五形脏的俞穴,在同一个体节的截段,有相同的神
经支配,所以刺激五神脏的穴位,神经冲动可以支配五形脏。
五神脏
·肺俞旁开魄户(肺藏魄,以下规律同),对应督脉身柱。身柱-肺俞-魄户:手太阴肺经
·心俞上为厥阴俞(心包也,保护心),旁开膏肓(病入厥阴难治,故曰病入膏肓)。
厥阴俞-膏肓:手厥阴心包经
·其下为神堂-心俞-神道。 神道 -心俞- 神堂:手少阴心经
其下为噫嘻-督俞-灵台,督脉为阳脉之海,心为君主之官,督脉上出,化生心阳也。此处脊柱错位压迫,则多心脏疾病。 灵台 -督俞-噫嘻:手阳明大肠经
·其下对应膈,心下即为膈肌,分别为膈关-膈俞-至阳。膈下为阴,膈上为阳,其分节
之穴为至阳。 至阳-膈俞-膈关:至阳是到阳间
·膈下是肝,分别为魂门-肝俞-筋缩,肝主筋也。 魂门-肝俞-筋缩:足厥阴肝经
.肝下为胆,分别是阳纲-胆俞-中枢。少阳之上,火气治之,故胆为阳纲。又少阳为枢。
中枢-胆俞-阳纲:足少阳胆经
·胆下为脾,分别是意舍-脾俞-脊中。 脊中-脾俞-意舍:足太阴脾经
·脾下为胃,分别是胃仓-胃俞。 胃俞-胃仓 足阳明胃经
· 胃下为三焦,即肠外脂膜也,分别是肓门(肓为脂)-三焦俞-悬枢,少阳为枢也。肓门
旁开 0.5 寸,痞根也。 足少阳三焦经: 悬枢-三焦俞-肓门(肓为脂)
·其下为肾,分别为志室-肾俞-命门。命门者,肾间动气也。命门-肾俞-志室:少阴肾经
1) 肺俞旁开是魄户,肺藏魄,对应第三胸椎督脉的身柱:
2) 魄户的下面是膏肓,对应厥阴俞: 第四胸椎
3) 膏肓的下面是神堂,对应心俞,对应督脉的第五胸椎之神道:
4) 神堂的下面是譩譆,对应督俞,心藏神,对应督脉的第六胸椎之灵台:
5) 譩譆的下面是膈关,对应膈俞,对应督脉第七胸椎之至阳:
6) 膈关的下面是魂门,对应肝俞,肝藏魂,对应督 脉第八胸椎之筋缩:
7 ) 魂门的下面是阳纲,对应胆俞,对应督脉第九胸椎之的中枢:
8) 阳纲的下面是意舍,对应脾俞,脾藏魄,对应督脉第十胸椎之的脊中:
9) 意舍的下面是胃仓,对应胃俞: 阳脉大肠
10) 胃仓的下面是肓门,对应三焦俞,对应督脉的悬枢;
11) 肓门的下面是志室,对应肾俞,肾藏志,对应督脉第三腰椎之的命门。
肝心脾肺肾,在太阳膀胱经内线上都有对应的俞穴;在太阳膀胱经外线上都有对应的五神脏穴位,魄神魂意志。
34.4 太阳逐瘀经
·太阳逐瘀经在背足太阳膀胱经,当第 2 胸椎棘突下至第 7 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,即肩
胛骨脊柱缘。布附分、魄户、膏肓、神堂、譩譆、膈关诸穴,至 9 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之魂
门止。推拿时当抬肩,暴露此段膀胱经。其中,压痛最明显者一般为譩譆,当第 6 胸椎棘突下。颈胸痛患者常见此段膀胱经结节满布,当推、灸并剌,散其结节。
此段若是不能尽效,当于手太阳肩胛经(天宗-秉风-曲垣)寻找结节,一并治之。
1) 太阳膀胱经上,有个太阳逐瘀经,逐瘀血的,在太阳膀胱经二线上,脊柱旁开三寸,
第二胸椎棘突下至第七胸椎棘突下,就是肩胛骨脊柱缘,肩胛骨下角对应第七胸椎棘突下,
再往下两个脊柱,第九胸椎下旁开三寸,就是魂门。
2) 太阳逐瘀经就是从附分到魂门,里面有三个穴位,魄户、神堂、魂门。
3) 太阳逐瘀经这一条线上,有特别多的结节,分布在膀胱经上,颈胸痛患者常见在此段
布满结节,此段就要推、灸,或者刺,散其结节。
4) 太阳逐瘀经专门治疗颈胸痛,在这几个穴位上推、灸,或者刺,散结节。
5) 如果太阳逐瘀经不能缓解,还要在手太阳肩胛经(天宗一秉风一曲垣)一段寻找结节,
一起推、灸,或者刺,散其结节。
34.5 形神相守
太阳逐瘀经,有三个五神脏穴位,魄户、神堂、魂门,治疗颈胸疼痛
五神脏 五形脏 作用
魄户 肺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
神堂 治疗心脏疾病
魂门 肝 治疗肝胆疾病
意舍 脾 促进消化吸收
志室 补肾
五神脏和五形脏在同一神经截段,受相同的神经支配,
形神相守
太阳逐瘀经上就含有三个五神脏的穴位,魄户、神堂、魂门,所以治疗颈胸疼痛。但是
疼痛不光是颈胸的疼痛。比如:
1) 魄户是五神脏,对应五形脏的肺,所以魄户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:
2) 神堂是五神脏,对应五形脏的心,所以神堂可以治疗心脏疾病:
3) 魂门是五神脏,对应五形脏的肝,所以魂门可以治疗肝胆疾病:
4) 意舍是五神脏,对应五形脏的脾,所以意舍能够促进消化吸收:
5) 志室是五神脏,对应五形脏的肾,所以志室能够补肾。
6) 五神脏和五形脏在同一神经截段,受相同的神经支配,形神相守,就是中医讲五形
脏和五神脏的关系。
34.6 天神与地神
地神有地神穴;天神,有本神穴、四灵穴;人神,四木穴。
冲动与人神有关,还与地神有关系 。因性冲动属于幽精的范畴,归地神管,蠡沟、阴包都属于地部穴,平时的冲动,待人接物的冲动,就和人格特征有关系,归人神管 。
1) 讲了地神穴和本神穴是一组对穴,本神穴是天神,地神穴是地神,还讲了四木穴,是
人神,天神还有四灵穴。
2) 人神讲了冲动,因为冲动不光是人神,还与地神有关。
3) 性冲动属于幽精的范畴,归地神管,蠡沟、阴包都属于地部穴,归地神管。
4) 平时的冲动,待人接物的冲动,就和人格特征有关系,归人神管。
34.7 小结小结
五形脏,肝心脾肺肾,在膀胱经的内线,为五神脏,魂神魄意志,在膀胱经的外线,
为五脏,不仅藏精气,还藏神。针刺五神脏,治疗神的功能,还可以调节对应五形脏的功能
中医的五脏有两个,五形脏和五神脏,肝心脾肺肾对应魂神魄意志,都见于《黄帝内经》。在膀胱经的内线对应五形脏,外线对应五神脏,针刺五神脏的穴位,不仅可以治疗神的功能,还可以调节对应五形脏的功能。 “五脏者,藏精气而不泻也,故满而不能实;六腑者,传化物而不藏,故实而不能满也。”所以五脏不仅藏精气,还藏神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可靠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