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姆索斯战役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,当时德国军队正在入侵挪威,英国为了支援挪威,决定在纳姆索斯及其周边地区发起一场登陆作战。这次战役是英法联军与德国陆军之间的首次直接交战之一。
1940年4月9日,遵循中立政策的挪威遭到纳粹德国的全面进攻。德军利用海、空和陆军力量,对奥斯陆、特隆赫姆、卑尔根等重要城市展开了猛烈攻击,迅速占领了这些城市。面对突如其来的侵略,挪威军队在奥斯陆北部拼力抵抗,但他们无法有效组织起反攻。为了帮助挪威并阻止德军向北扩张,英法两国政府决定联合行动,通过夺回特隆赫姆与挪威军队会合,从而切断德军对铁矿石的供应。
英法联军的作战计划是通过战列舰摧毁挪威海岸的防御工事,然后强行进入特隆赫姆峡湾进行登陆。登陆后,计划分南北两侧同时发动攻击,对特隆赫姆进行钳形包围。在北侧,英国选定了纳姆索斯作为登陆点,这是一个小镇,人口约为3615人。纳姆索斯港口拥有三个优质码头,深度适合小型战舰和运输船停靠,并且从特隆赫姆港口到纳姆索斯的航道全年不冻,因此是理想的登陆地点。纳姆索斯与特隆赫姆之间有一条210公里长的碎石路,连接着两地。
展开剩余76%1940年4月14日,英国派出两艘巡洋舰和十艘驱逐舰,将一小队皇家海军陆战队送上纳姆索斯并迅速建立防线。登陆后,他们在城外的山上设置了阵地,很快吸引了德军的空袭。此次行动由中将阿德里安·卡顿·德维亚特爵士指挥,他是英军中的一位资深指挥官,曾凭借出色的领导力在空袭中鼓舞部队士气。尽管德军控制了空中优势,德国的轰炸机频繁袭击英国舰队,但并未对登陆行动造成太大损害。到4月16日晚,英国部队成功登陆,共有约3500名士兵上岸。
登陆后,德维亚特中将派遣了300名士兵前往寻找由奥勒·盖茨上校指挥的小股挪威部队,并成功实现了会合。4月19日,法国山地骑兵营约2500人也在纳姆索斯登陆。然而,由于运输问题,部分法国物资未能及时运送,导致法军陷入了补给困境,忍受了德国空袭的威胁。在登陆过程中,法国巡洋舰“埃米尔·贝尔坦”遭到德军轰炸机的袭击,虽然舰体受损,但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。至此,纳姆索斯的盟军总兵力已达6000人,其中包括3500名英国士兵、2500名法国士兵和500名挪威士兵。
随着4月21日的到来,英军开始向南推进,抵达韦尔达尔小村,该地有重要的桥梁设施,距离特隆赫姆峡湾仅几英里。此时,德军在特隆赫姆地区的兵力约为1800人,他们的防线覆盖了城市及周边铁路沿线,同时还控制了韦尔内斯机场,为增援部队提供空运支持。到4月19日,德军增兵至5000人,并在装备精良的情况下掌握了绝对的空中优势。
4月21日清晨,德军对盟军发动了进攻,首先进攻韦尔达尔的桥梁。当时约有80名挪威军队驻守在该桥,但在英国部队的支援下,挪威军队成功击退了德军的进攻。在接下来的战斗中,德军试图通过滑雪板在积雪中进行侧翼包抄,但这也被英国部队及时发现并加以应对。尽管如此,由于担心后方被德军切断,英挪联军最终选择撤退。德军在追击时,凭借滑雪板、雪橇上的重型迫击炮以及空中和海上支援展开了猛烈攻势。
与此同时,4月21日,德国空军摧毁了斯泰因谢尔的英国前沿基地,导致大量物资损失,并且造成242座房屋被摧毁,超过1800名挪威平民无家可归。尽管该镇80%的建筑在轰炸中毁坏,但幸运的是,没有人员死亡。纳姆索斯周边的空袭持续不断,盟军为保障物资运输,使用了反潜能力较强的单桅帆船和拖网渔船,但这些船只慢速且易受德军空袭袭击,物资运输效率低下。
4月30日,纳姆索斯附近的单桅帆船被德军的容克斯Ju 87轰炸机击沉,接着5月1日,三艘英国反潜拖网渔船也遭到德军飞机的摧毁。由于制空权始终掌握在德军手中,盟军的登陆部队决定撤离。撤退计划早在4月28日就已下达,4月29日,三艘英国驱逐舰和一艘法国驱逐舰组成的撤离舰队在路易斯·蒙巴顿勋爵的指挥下离开了苏格兰的斯卡帕湾。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一支更大规模的舰队提供远程保护,以防止德军袭击。
5月3日,撤离行动开始,盟军运输船顺利完成撤离,约5500名士兵成功撤离纳姆索斯。然而,撤离过程中,法国驱逐舰遭到德军攻击,前弹药库被击中,引发爆炸,造成136人丧生。尽管盟军成功撤离,但这场战役最终以失败告终,导致盟军未能有效遏制纳粹德军在挪威的进一步扩张。幸运的是,撤离得相对及时,盟军的伤亡也保持在较低水平。英军方面约有19人死亡,42人受伤,96人失踪。
发布于:天津市可靠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